坚持思想引领,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实践要求,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我们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下了规矩、划定了红线。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的重要节点,拥有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每年经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7。我们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江的坚定决心,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发展模式,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岸线,巩固提升全省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彻底整治突出问题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过去一段时间,鄱阳湖流域存在蓄水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全面整改,用实际行动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聚焦问题狠抓整改。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欠账,最大的问题在水,而水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我们坚持破立并举,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逐一列出清单,狠抓整改落实。深入开展化工围江、黑臭水体、污水管网等专项排查整治,不留死角、彻底整改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加强监管,严防发生新的问题。坚持把规矩立起来、把行为规范起来,以最严厉的措施打击危及长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近三年共审理各类涉环境资源案件6204件,2019年起诉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369人,跟进监督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54件,形成了广泛的警示和震慑效应。
举一反三补齐短板。按照“短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补短板、强弱项。扭住改善水质这一关键,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以及尾矿库治理,补齐治理设施短板。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针对鄱阳湖流域去年罕见干旱和今年超大洪水暴露出的短板弱项,把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考虑,切实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
全力打造最美岸线。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是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我们坚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格落实岸线开发、河段利用、区域活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管控要求,实施沿江小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大力推进非法码头整治,把被侵占的湿地重新恢复成生态乐园。坚持沿江沿湖、堤外堤内联动打造,一体推进最美鄱阳湖建设,实现连线呈绿、连片成景,全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坚持系统思维,加大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要作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江西境内赣江、抚河等五条河流全部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流入长江。我们遵循生态发展规律,把鄱阳湖流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修复,协调处理江河湖泊、上中下游等关系,全面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确保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
统筹实施全流域治理。坚持科学统筹,优化“大保护”的空间范围,形成覆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深入开展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行动,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好山脉、山体、森林、水系等生态资源。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特别是候鸟保护工作,严肃查处伤害候鸟行为,努力让鄱阳湖成为候鸟最安全的家园。
做好禁捕退捕各项工作。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是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的实际行动,是让长江生态休养生息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有序有力做好禁捕退捕各项工作。大力组织实施“清船”“清网”“清江”“清湖”行动,重拳出击整治非法捕捞行为,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全面禁捕。做细做实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和生计保障工作,确保实现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
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完备、全面整体的过程,必须形成环环相扣、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我们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率先建立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推进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广井冈山、婺源、靖安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经验,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机制。
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绿色生态“金字招牌”,又以绿色发展支撑和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强化创新引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在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上做“加法”,在落后产能上做“减法”,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积极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创建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依靠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集中力量做实做强做优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绿色化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培育绿色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按照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提供生态产品,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我们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挖掘各类旅游资源,推动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培育中医特色优势品牌,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医疗保健、康体娱乐于一体的健康产业体系。
发挥黄金水道作用。用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坚持把互联互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融合贯通。加快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增强干线航运能力,改善支流通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现代集疏运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江海联运,构建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港航体系。参与沿江产业承接转移和分工协作,坚决把好环境保护关、质量效益关、安全生产关,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真正做到让黄金水道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